2017年12月25日,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邀請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、副教授陳劍博士在D203報告廳講學。講座由翟有恒老師主持,部分專業教師和中高職貫通的學生一同聆聽了講座。
陳劍副教授是蘇州大學設計學博士研究生,湖南師范大學設計學碩士研究生導師、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導師,湖南省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,主要致力于湖南民間美術研究、中國古代設計文化史與文獻研究、美術考古與中國設計史研究。陳教授主要從湖南的歷史淵源、民間美術的形成與特色兩大方面介紹了湖南的民間美術,以圖文并茂的形式,生動地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湖南民間美術視覺盛宴。
陳教授介紹說,湖南歷史悠久,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,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開山之作——《楚辭》和現存最早的繪畫作品——戰國帛畫《龍鳳人物圖》和《御龍圖》皆出自于此。湖南的民間藝術中滲透著巫文化的神秘與爛漫,具有神秘的獨特性,有別于我國其他文化圈。
因有長江與洞庭湖的阻隔,湖南在中國歷史上屬于未開化地區,湖南民間美術帶有濃郁的生活性,許多作品材料是就地取材而成,生活中的“衣、食、住、行,生、老、病、死”等也往往伴隨著精致民間美術產品,同時,湖南是廣大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居住的地區,各民族間文化相互融合碰撞,促成了湖南民間美術在湖湘大地的廣泛分布和深度介入,創造出了門類齊全、內涵豐富的湖南民間美術,具有多樣的形式、精美的造型、清新的風格和剛健的力量。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湖南的織錦,分為土家、苗族、侗族、瑤族四大錦。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珍視和亟待開發的文化寶藏。
講座過程中,陳劍博士還邀請在座師生參與討論、互動,使講座的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。本次講座開拓了廣大師生的藝術視野,使大家對湖南的民間美術有了生動、廣泛、深入的認識。
(供稿人袁毅)